在昌平團的分組討論現場,市人大代表、中國農工民主黨北京市委員會副主委劉迎提出,衛生部門、各大醫院應讓更多醫生主動選擇多點執業,還應鼓勵社會辦醫。市人大代表、副市長楊曉超現場回應說:“政府鼓勵醫生多點執業,也允許有資質的醫生在符合相關程序的情況下開創私人診所,只要在不違背政策的前提下,衛生部門對於醫生的多點執業是持鼓勵態度的。”楊曉超還透露,本市鼓勵社會辦醫,並將把醫保定點更多向社會辦醫傾斜,今年年內力爭增加一批社會辦醫的醫保定點。
  問題1:
  多點執業政策太過粗線條
  劉迎昨天在小組討論發言中提出,醫師多點執業政策是我國醫改的重大舉措之一,這項政策的推行不僅加強了醫院之間的交流,彌補了優秀醫療資源的不足,而且增加了醫生的收入,從一定程度上還緩解了醫患之間的矛盾。
  “但目前這個政策執行得不是太好,原因是多方面的”,劉迎列舉道,首先多點執業政策制定得太過粗線條,從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目前,我們國家的醫生大多屬於“單位人”,單位之於醫生,不但要正常支付工資,還需要為其成長支付一定的培訓成本等,加上醫院之間的競爭,所以醫院根本不願意自己的醫生去別家醫院執業。而且,我國醫生的知名度大多依附於其所在的醫院,病人大多習慣於找“某醫院”或“某醫院”的專家看病,而不是找某某醫生看病,這又決定了往往只有那些知名醫院的專家有機會多點執業,可是這些知名醫院的病人量本身就很大,讓這些專家放著本單位忙不過來的工作不做,而去其他醫院多點執業,從道理上講,根本就行不通。
  問題2:
  醫生暗地“走穴”大行其道
  其次,多點執業政策缺乏監管,政策執行不是很到位。“多點執業的推行如同一把刀,將醫生執業方式選擇權、醫院用人權、醫療服務監管權三者之間的權利邊界分割清楚,這是對醫療制度的一種重塑”,不過劉迎在調研中卻發現,多年來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實際上卻沒有清晰界定,尤其是相關部門沒有充分行使醫療服務監管權,所以多點執業執行非常不到位,反倒是有部分醫生的暗地“走穴”大行其道。
  劉迎建議,相關部門要為多點執業創造良好的環境。具體配套政策應包括醫學生的培訓教育分擔機制、醫生各執業點之間的利益分配和責任劃分以及多點執業帶來的醫療責任風險管理等。另外,應進一步改革人事管理制度,要讓更多醫生主動選擇多點執業,促進用人方式的多樣化。政府也要充分行使好醫療服務監管權。
  回應:
  鼓勵多點執業併發展醫聯體
  對於劉迎的建議,副市長楊曉超表示,緩解看病難是一個綜合性問題,除了代表提到的鼓勵醫生多點執業和社會辦醫,還包括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人才水平以及發展醫聯體等措施,其中在鼓勵社會辦醫方面,政府相關部門正在積極進行協調,力爭今年要增加一批社會辦醫的醫保定點。
  據介紹,此前北京市也有少部分的社會辦醫醫保定點,但這些醫院大部分都是專科類,未來本市還將繼續把醫保定點更多向社會辦醫進行傾斜,以使更多的市民在社會辦醫醫院中也能享受到醫保定點的便捷與實惠。本報記者 左穎 J170  (原標題:年內力爭增加一批社會辦醫醫保定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k93zklh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