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調研團隊訪談百餘人為東莞正名,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胡傳吉稱
  羊城晚報訊 記者文聰報道:在你眼裡,東莞是一個怎樣的城市?或許,《東莞人———講出自己的故事》這本書能給你一些別樣的印象。10日,該書在莞舉辦了首髮式。中山大學知名教授黃天驥說,中大的學生們調查研究了東莞人的面貌和東莞的城市精神,出版此書對東莞的文化建設和外界理解東莞都很有必要。
  帶著挖掘文化積澱、讓世人正視東莞的初衷,中山大學中文系調研團隊每天走村串巷,歷經多月對近百人進行了深入的訪談調查。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胡傳吉是該書的副主編,她在該書的前言中寫到,“東莞可能是承受最多偏見的中國城市,各種段子在坊間流傳:香港人畫只龜,龜殼上寫著‘獨自去偷歡,漏夜上東莞’;內地邊陲小鎮,高掛著橫幅,聲稱‘正宗按摩,來自東莞’。這些曖昧、故弄玄虛讓東莞人哭笑不得。無論東莞再怎麼努力,都很難洗去這些偏見。偏見來自什麼?歸根到底,偏見來自對財富的敵意,財富打破了平均主義的夢想,招來了惡意的揣想。”
  作為這本書的主編,中山大學中文系主任李煒對於東莞人是個什麼印象呢?他說,在與東莞好友和校友的長期相處中,自己發現東莞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升了富了不變形”。他解釋稱,意思是無論升官或發財,東莞人以前是啥樣還是啥樣,不像他在某些大城市所看到的那樣,一旦升了、富了,就變著法兒地顯擺,生怕人家不知道。“相信真熟悉東莞的人知道,在東莞你很難憑藉穿著打扮、座駕乃至氣質來判定誰是富人,可在北方某大城市,我就聽說不少人借錢買悍馬、路虎,這在東莞人看來純屬有病。”
  除了低調謙虛外,李煒對東莞人的“誠信勤力”更是深有感觸。他說,書裡面介紹了一位賣燒鵝瀨粉的老闆,這個老闆每天一大早就四處尋購“走地的瘦身鵝”,絕不買隨時可送上門來的用飼料飼養的肥鵝,因為怕老街坊們說“怎麼變了不同的味道”。此外,書里還提到的兩位只用一種魚做魚丸的“李枝記”老闆夫婦,他們的魚丸一定只用半斤以上七兩以下有“油水”的活鯪魚,最後一道工序則一定是他們親自用雙手擠捏出來魚丸,這樣才好吃。
  “遺憾的是,似乎有太多人是在誤解和偏見中看東莞的。”李煒坦言,東莞人“升了富了不變形”與他們在精神上的某些傳承和堅守密不可分,至少有重情講義、誠信勤力、低調謙虛、務實明理、包容並蓄等幾個方面,而這也是他心目中的東莞精神、東莞價值和東莞文化。編輯: 健龍  (原標題: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東莞或是承受最多偏見的城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k93zklh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